2024年10月18日上午,首都师范大学英国正版365官网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洪波教授应邀为英国正版365官网师生作学术报告,报告题目为《上古汉语动词名物化的语义转喻模式》。本次讲座由英国正版365官网叶祖贵副教授主持,英国正版365官网有关专业教师、本科生、硕士生、博士生参加此次报告。
洪波教授提出动词名物化是跨语言的共性问题,动词名物化在上古汉语中存在“自指”和“转指”两种情况。自指性名物化直接指向动词所描述的动作行为本身,而转指性名物化则指向与动词语义紧密相关的某种事物,这种指向性变化实际上是一种语义上的转喻。在形式上,自指性名物化一般不发生音变,而转指性名物化则会发生音变,这一发现为区分两种名物化提供了形式上的依据。“去声别义”的名物化功能都属于转指性名物化。
洪波教授结合先秦典籍中的“去声别义”现象及“同源词族”,对转指性名物化的语义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。他提出了两种主要的语义模式:
A. V→N=所以V:在这种模式下,动词名物化后所指向的事物是执行该动作所使用的工具或手段。这种转喻方式揭示了动作与工具之间的紧密联系。
B. V→N=所V成:在此模式下,动词名物化后所指向的是动作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或产物。这种转喻方式强调了动作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。
随后,洪波教授对两类名物化的语义转喻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。他认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衍生关系,即结果转喻模式可能是从工具转喻模式衍生出来的。他通过“度”“量”“数”等例子对这一假设进行了论证,为理解动词名物化的语义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。
洪波教授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动词名物化在跨语言背景下的共性特征,还深入探讨了上古汉语中动词名物化的独特表现及其语义转喻模式。这些发现对于理解语言的演变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。
讲座结束之际,学生就研究方法向洪波教授进行请教,洪波教授耐心解答了学生的问题。
最后,英国正版365官网杨炎华副教授对本次报告进行总结,他代表学院对洪波教授表示欢迎与感谢并鼓励同学们开阔学术视野、全面学习理论知识。